【学而不厌的意思】“学而不厌”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总结。其中,“学而不厌”意思是:学习而不感到厌烦,即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、专注和热情的态度。
一、含义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说明 |
学 | 学习、求知 | 指获取知识、技能或道德修养的过程 |
不厌 | 不感到厌烦 | 表示对学习持续保持兴趣与热情 |
学而不厌 | 学习而不感到厌烦 |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与热爱 |
二、引申意义
“学而不厌”不仅指个人在学习上的态度,也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。它强调的是:
- 持续学习:不因困难而放弃,不因枯燥而停止;
- 乐于学习: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,而非负担;
- 谦虚好学:即使掌握了一定知识,仍保持开放心态,不断进取。
三、现实应用
场景 | 应用方式 | 示例 |
学生学习 |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| 面对难题不轻易放弃,主动请教 |
职场发展 |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| 主动学习新技能,适应岗位变化 |
个人成长 | 拓宽视野,丰富人生 | 阅读、旅行、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 |
四、与“诲人不倦”的关系
“学而不厌”与“诲人不倦”常被并列使用,两者相辅相成:
- “学而不厌”是自我要求,强调学习的主动性;
- “诲人不倦”是对他人的教导,体现教育者的责任感。
二者共同构成了儒家提倡的理想人格——既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,也要有无私传授知识的胸怀。
五、总结
“学而不厌”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,强调在学习中保持热情与耐心,不因困难而退缩,不因重复而厌倦。它不仅是古代圣贤的修身之道,也是现代人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精神指引。通过不断学习、不断反思,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