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毕其功于一役是什么意思】“毕其功于一役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军事和政治语境,意思是将全部的功劳或努力集中在一个关键的行动或事件中完成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一次重要的行动中实现目标,而不是分阶段、逐步推进。
一、成语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毕其功于一役 |
拼音 | bì qí gōng yú yī yì |
出处 | 原文见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后引申为“毕其功于一役”。 |
含义 | 将所有努力集中在一次行动中,力求一举成功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战略部署或重大决策,强调集中资源、一击制胜。 |
近义词 | 一锤定音、一劳永逸、一战成功 |
反义词 | 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、长期积累 |
二、使用场景与意义
“毕其功于一役”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1. 战略规划:在制定计划时,希望一次性解决主要问题。
2. 商业决策:企业或项目希望通过一次重大投入实现突破。
3. 政治改革:政府推动政策时,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面变革。
4. 个人发展:有人希望通过一次重要机会改变人生轨迹。
不过,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,比如资源过度集中、失败后果严重等。因此,在实际操作中需谨慎评估可行性。
三、总结
“毕其功于一役”是一种追求效率和成果的思维方式,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。它既体现了对成功的渴望,也隐含了对风险的承担。在现实生活中,是否采用这一策略,取决于具体情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。
总结要点 | 内容 |
核心含义 | 集中资源,一次完成目标 |
使用场合 | 战略、商业、政治、个人发展 |
优点 | 高效、迅速见效 |
缺点 | 风险大、失败代价高 |
应用建议 | 适合有把握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使用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毕其功于一役”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策略。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面对重大任务时做出更合理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