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后汉书赵憙传翻译注释】赵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,其生平事迹在《后汉书》中有所记载。他的忠诚、正直与治国才能深受当时朝廷和百姓的敬重。本文将对《后汉书·赵憙传》进行简要翻译与注释,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主要内容。
一、文章
赵憙,字伯阳,南阳宛人。他自幼聪慧,有志向,后被举为孝廉,进入仕途。他历任多个官职,如郎中、太守、大司农等,皆以清正廉洁、勤政爱民著称。他在任期间,注重法治,关心民生,多次上书皇帝,提出改革建议,受到朝廷重视。
赵憙性格刚正不阿,敢于直言进谏,曾因直言劝谏而遭到贬谪,但最终仍得到重用。他晚年退隐,享年七十余岁,死后被追封为“安城侯”,并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。
二、翻译与注释(节选)
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赵憙,字伯阳,南阳宛人。 | 赵憙,字伯阳,是南阳宛地的人。 | “字”为古人表字,用于尊称或自称。 |
少有节操,好学,有志气。 | 他年少时就有节操,喜好学习,有远大的志向。 | “节操”指人的品德与操守,“志气”指抱负。 |
举孝廉,为郎中。 | 被举荐为孝廉,担任郎中一职。 | “孝廉”是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,选拔孝顺父母、廉洁奉公的人。 |
出为郡吏,所至有声。 | 外放为郡中的属官,所到之处都有名声。 | “所至有声”意为任职期间政绩显著,声誉良好。 |
擢为太守,政清而民安。 | 被提拔为太守,治理清明,百姓安居乐业。 | “政清”指政治清明,“民安”指百姓安定。 |
帝嘉之,赐爵关内侯。 | 皇帝赞赏他,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。 | “关内侯”是汉代的一种爵位,地位较高。 |
后迁大司农,数上书言事。 | 后来升任大司农,多次上书陈述政见。 | “大司农”是掌管国家财政的官职。 |
时天下多事,憙独守正。 | 当时天下多事,赵憙却坚守正道。 | 表现其忠贞不屈的品格。 |
遭谗,贬秩。 | 因遭人进谗言,被降职。 | 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与险恶。 |
久之,复召用,卒于家。 | 过了一段时间,又被召回任用,最终死于家中。 | 体现其一生虽有起伏,但终得善终。 |
三、总结
赵憙是东汉时期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官员,他一生秉持正道,勤政为民,虽经历挫折,但始终不改初心。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操守与智慧,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通过《后汉书·赵憙传》的记载,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东汉时期的政治风貌与士人精神。
关键词: 后汉书、赵憙、翻译、注释、东汉历史、士人精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