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寇汉字介绍】“寇”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汉字,其字形结构和含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汉字中,“寇”字常与战争、入侵等概念相关联,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用字之一。本文将对“寇”字进行简要介绍,并通过表格形式对其基本属性进行总结。
一、寇字简介
“寇”字拼音为 kòu,属于常用汉字之一。它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,表示“外敌入侵”的意思,后逐渐引申为“敌人、强盗”等含义。在古代文献中,“寇”常用于描述敌对势力的侵扰行为,如“寇贼”、“寇乱”等。
该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,但在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章或正式场合中仍有出现。其书写结构简单,笔画清晰,易于识别和书写。
二、寇字详解
- 部首:宀(表示房屋)
- 笔画数:10画
- 五笔编码:PTEG
- Unicode编码:U+5B9D
- 读音:kòu(第四声)
- 意义:
- 外来侵略者,如“敌寇”
- 强盗、匪徒
- 动词,意为“侵犯、骚扰”
三、寇字常见搭配
搭配词语 | 含义解释 |
敌寇 | 敌人、敌对势力 |
寇贼 | 强盗、土匪 |
寇乱 | 外敌入侵引发的动乱 |
寇兵 | 侵略军、敌军 |
寇至 | 敌人到来、入侵发生 |
四、寇字的文化背景
“寇”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承载了深刻的战争与防御意识。在《左传》《史记》等历史文献中,“寇”常用来描述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或外族入侵。此外,在诗词中,“寇”也常被用来表达对战乱的忧虑或对和平的向往。
五、总结
“寇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汉字,不仅在语言中具有明确的意义,也在文化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。通过对“寇”字的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。
表:寇字基本信息汇总
项目 | 内容 |
汉字 | 寇 |
拼音 | kòu |
部首 | 宀 |
笔画 | 10 |
五笔 | PTEG |
Unicode | U+5B9D |
读音 | 第四声 |
基本含义 | 敌人、侵略者、入侵 |
常见搭配 | 敌寇、寇贼、寇乱、寇兵 |
文化背景 | 古代战争、防御意识 |
通过以上内容,我们对“寇”字有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。无论是从文字学角度还是文化层面来看,“寇”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汉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