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落石出什么意思】“水落石出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情经过调查或时间推移后真相逐渐显露出来。这个成语原本是自然现象的比喻,后来被引申为对事物本质或真相的揭示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水落石出 |
拼音 | shuǐ luò shí chū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水落石出,无复疑也。” |
字面意思 | 水位下降,石头就露出来了。 |
引申意义 | 指事情经过一段时间或调查后,真相逐渐显现。 |
使用场景 | 常用于描述案件、事件、问题等在深入调查后真相大白。 |
近义词 | 真相大白、原形毕露、水落石显 |
反义词 | 蒙在鼓里、雾里看花、真假难辨 |
二、详细解释
“水落石出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》,原意是指水位下降后,原本被水掩盖的石头就会显露出来。这一自然现象被用来比喻在事情发展过程中,随着条件的变化或信息的逐步公开,隐藏的真相会慢慢浮出水面。
例如,在一起案件中,最初可能因为证据不足或信息不全而难以判断真相,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和更多证据的出现,最终会“水落石出”,真相得以昭然若揭。
这个成语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,也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,比如某件误会或矛盾在沟通后得到澄清,也可以用“水落石出”来形容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经过警方的深入调查,这起诈骗案终于水落石出。
2. 他一直隐瞒的事情,最后还是水落石出,大家才明白真相。
3. 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终于水落石出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水落石出”强调的是“真相逐渐浮现”的过程,而不是突然揭露。
- 它通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,口语中也可使用,但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。
- 不要与“水到渠成”混淆,“水到渠成”指条件成熟,事情自然成功,而非真相暴露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水落石出”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,更是对现实世界中真相揭示过程的形象表达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