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因循苟且是什么意思】“因循苟且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种消极、懒惰、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。它强调的是在面对问题或责任时,不积极应对,而是选择拖延、敷衍了事,甚至放任自流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因循苟且 | yīn xún gǒu qiě | 指做事懒散、拖沓,只求暂时安稳,不思进取。 | 出自《宋史·王安石传》:“因循苟且,以避一时之责。” | 多用于批评人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 |
二、详细解析
“因循”意为沿袭旧习、不加改变;“苟且”则是指马虎、敷衍、只顾眼前利益。两者结合,表示一种不愿努力、只求表面平安的态度。
这种态度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,比如:
- 工作上:推诿责任、不主动解决问题;
- 学习上:应付考试、不认真掌握知识;
- 生活上:对自身成长漠不关心,缺乏规划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工作环境 | 领导指出问题后,员工只是敷衍回应,没有实际改进措施。 |
学习环境 | 学生上课不专心,作业抄袭,考试前临时抱佛脚。 |
个人发展 | 一个人长期处于低效状态,不愿意提升自己,对未来没有规划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得过且过、敷衍塞责、懒散怠惰 |
反义词 | 积极进取、奋发图强、严谨负责 |
五、总结
“因循苟且”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,反映了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退缩与逃避。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短暂的轻松,但长期来看,容易导致停滞不前,错失成长机会。因此,在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,应避免这种态度,培养积极、负责的精神,才能不断进步、实现自我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