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呼之欲出的意思解释】“呼之欲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形象、特征非常鲜明,仿佛一被呼唤就会立刻出现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、艺术、人物描写等领域,强调某种形象已经深入人心,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呼之欲出 |
拼音 | hū zhī yù chū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中对谢安的描述:“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,谢悠然远想,有高世之志。王曰:‘此真可谓‘呼之欲出’矣!’” |
含义 | 形容人物形象鲜明、生动,仿佛一叫就会出来;也指事物或现象非常显著,即将显现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物形象、艺术作品中的角色或某种趋势、现象。 |
近义词 | 跃然纸上、栩栩如生、呼之即来 |
反义词 | 模棱两可、模糊不清、若隐若现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1.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
- 例如:“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,简直呼之欲出。”
2.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塑造
- “画家笔下的花鸟画,线条流畅,神韵十足,让人感觉呼之欲出。”
3. 社会现象或趋势的描述
- “这种新的消费趋势正在崛起,似乎呼之欲出。”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呼之欲出”多用于正面、积极的语境,强调形象或趋势的清晰可见。
- 在口语中使用时,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,避免误解。
- 该成语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,尤其在文学评论、艺术分析中使用频率较高。
四、总结
“呼之欲出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艺术、人物或现象高度概括的表达方式。它强调的是某种事物已经达到了一种极为鲜明、引人注目的状态,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感和真实感。无论是文学、艺术还是现实生活,这一成语都能精准地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视觉或心理感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