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丘之貉的意思】“一丘之貉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一丘之貉,一鼠之穴。”原意是指同一座山上的狐狸,后来用来比喻彼此同类、没有差别,或指一群坏人、同类之人。在现代使用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,形容一些人虽然表面上不同,但本质一样,行为恶劣,属于同一类人。
一丘之貉的详细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一丘之貉 |
拼音 | yī qiū zhī hè |
出处 | 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 |
原意 | 同一座山中的狐狸,比喻同类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贬义,指同类的坏人 |
近义词 | 同流合污、一模一样、如出一辙 |
反义词 | 良莠不齐、泾渭分明、截然不同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 |
示例 | 那些贪官污吏,不过是“一丘之貉”罢了。 |
一丘之貉的使用场景
1. 批评社会现象:常用于批评某些群体,如腐败分子、违法者等。
2. 讽刺人际关系:用于指出某群人行为相似,缺乏道德底线。
3. 文学作品中:在小说、剧本中用来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或背景。
注意事项
- “一丘之貉”虽为贬义词,但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。
- 此成语强调的是“同类”,而非“全部”,因此不能随意扩大使用范围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一丘之貉”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成语,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。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