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不窥园意思解释】“目不窥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三年不窥园,其学甚专。”原意是指读书专心致志,连花园都不看一眼,形容人读书非常专注、勤奋。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专心致志、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目不窥园 |
拼音 | mù bù kuī yuán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原意 | 专心读书,不看园中景色 |
引申义 | 专心致志、心无旁骛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学习或工作态度专注 |
近义词 | 专心致志、目不转睛、全神贯注 |
反义词 | 心不在焉、三心二意、分心走神 |
二、成语详解
“目不窥园”最早用来形容董仲舒读书非常刻苦,三年间不曾走出书房,更不用说去看花园了。这种精神体现了古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。在现代,“目不窥园”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在学习或工作中极为专注的人,强调他们对目标的坚持和投入。
在实际使用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表达对一个人专注精神的认可。例如:
- 他在备考期间目不窥园,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
- 这位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课题,真正做到了目不窥园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适用场景:适用于描述学习、研究、创作等需要高度专注的领域。
2. 语气色彩:带有褒义,强调专注与毅力。
3. 避免误用:不要用于描述对某事物完全忽视的情况,以免产生歧义。
四、总结
“目不窥园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状态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目标时,要像古人一样专注于当下,不被外界干扰。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,拥有“目不窥园”的态度,往往能带来更大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