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】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是一句出自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比喻在完成任务或达到目的之后,曾经依赖的人或工具被抛弃或遭到清算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功成之后,主从关系发生转变,原本为达成目标而使用的手段或人物被无情舍弃的现象。
一、成语释义
成语 | 含义 |
鸟尽弓藏 | 捕鸟的弓箭在鸟被捕获后就被收起来,不再使用。比喻事情成功后,原来的工具或助手被抛弃。 |
兔死狗烹 | 打猎时用的狗,在兔子被捕获后也被烹食。比喻有功之人被主子杀害或抛弃。 |
这两个成语常常连用,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: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,强调的是“功成身退”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无情的抛弃与背叛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该成语最早见于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,讲述了越王勾践在灭吴后,对功臣范蠡和文种的态度变化。范蠡识趣而隐退,而文种却因未及时离开,最终被勾践赐死。这一历史事件成为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的典型例子。
三、现实意义与应用
1. 职场与人际关系
在职场中,有些人可能在项目成功后被边缘化,甚至被辞退。这种现象在企业中并不罕见,尤其是当领导认为你已无利用价值时。
2. 政治与权力斗争
历史上,许多开国功臣在政权稳固后遭到清洗,如明朝的胡惟庸案、清朝的鳌拜之乱等,都体现了“鸟尽弓藏”的现实。
3. 人生哲理
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,在取得成就的同时,要保持清醒头脑,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依赖他人,以免在关键时刻被抛弃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 |
出处 | 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 |
含义 | 功成后抛弃旧人,比喻忠诚者被背叛或牺牲 |
背景 | 越王勾践杀文种,范蠡避祸 |
现实意义 | 职场、政治、人际关系中的警示 |
适用场景 | 描述功成后的背叛与抛弃现象 |
心理启示 | 提醒人要有自知之明,避免被利用后遭弃 |
五、结语
“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经验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,不仅要关注结果,更要警惕背后的代价。真正智慧的人,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选择退出,以保全自己。